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泉州西街東段分時段限行常態化!成為“準步行街”! | 2021-09-29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5302325164837215&wfr=spider&for=pc" 東南早報發布時間:17-11-2817:42泉州晚報社“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一千年。”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在唐朝已經“列屋成街”,至今已超過1300年。到了宋朝,西街就已象征了泉州的繁榮。時至今日,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近年來,西街逐漸發展成為一條匯集建筑、美食、文化、宗教、歷史等為一體的老街。繁華的背后,也多了幾分喧囂。去年“五一”期間,為了讓游客安全有序地慢下來游覽,打造慢生活休閑游模式,西街試行限時設置旅游步行街;今年7月1日至10月8日,西街東段分時段實行限行;10月9日起,西街東段常態化限行。如今一月有余,限行效果如何?存在什麼問題?是否會讓西街進一步“見人、見物、見生活”?□記者 王金植溯史 一條古街千年史雖然不住在西街了,但是葉永坤還會時不時到西街發小的店里,聊聊他們在西街的童年時光。西街對葉永坤來說就是他的根與故鄉,因為他在這里出生、長大、成人,前幾年才搬到不遠處的通政巷住下。“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是我們孩提時代的天堂。”他仍記得,上個世紀60年代自己出生那會,西街很熱鬧。過年的時候,整條西街都充滿忙碌的幸福感,做碗糕、滾元宵、蒸米糕,家家戶戶大門開到深夜,鞭炮陣陣迎著新歲。過了夜里零點,依舊有到處串門的鄰里,來喝吉利的春茶。后來,隨著時間的遷移,西街的經濟和樣貌不斷改變,在這繁華的背后,也多了幾分嘈雜和擁擠。讓他欣慰的是,開元寺、東西塔、城心塔、近現代洋樓……大量風姿獨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樓群,完好地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筑構成的古街區,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將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一一貫穿起來,構成一個活的建筑博物館,蘊涵著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也訴說著古城的千年滄桑巨變。他說,每次徜徉西街,聽到導游或者游客說起這些,身為泉州人的自豪感就更強了。轉身 限行還原慢生活“限行是為了更好保護西街,留住西街的歷史與文脈,讓西街重新煥發歷史文化魅力。”泉州古城辦副主任黃團峰見證了此次西街分時段限行政策實施的全過程,他告訴記者,西街東段限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三個階段,真正常態化限行的是從今年10月9日起。2016年4月30日至5月2日,西街試水限時設置旅游步行街,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至晚上5時,其間進行臨時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車輛(包括自行車、電動車)進入。2017年7月1日至10月8日,西街東段(泉州影劇院至新華路路段,全長約724米)分時段實行限行,限行的時間段為上午8時30分至晚上10時,禁止一切機動車輛通行和停放,執行應急搶險救災等特殊任務車輛除外。同時,西街東段投放四部社區巴士,在限行時段、限行路段接駁。10月9日起,西街東段參照試行期間交通限行方案實施常態化限行。體驗 慢游感受古早味西街東段限行從7月1日起,至今4個多月,記者多次前往現場走訪。西街東段的兩端設置了五根隔離樁,采用半自動人工操作,每天上午8時30分升起,晚上10時降至地面。在鐘樓往西街入口處,一塊醒目的牌子上寫著交通管制通告,提醒群眾西街分時段限行規定。西街實行限行后,進入的只有行人、電動車、自行車、觀光電瓶車“小白”。與此前相比,少了來往的機動車,通行順暢多了。從鐘樓往西街方向行走,迎面便是獨特的泉州“古早味”風貌,每個商鋪懸掛著統一的木制招牌,顯得古樸文雅。一些早已退出現代市場的行當,在西街仍然保留著,如“古街布行”。傳統的柜臺、老式的鋪面,經常吸引游客駐足。行人自在穿梭其間,古樸的西街巷區變得更富生活氣息與人情味。江西的鄒先生喜歡慢游,曾到過云南大理、廈門曾厝垵等地。聽說西街限行,11月11日他特地來泉州,游了西街。他說,西街目前只是限行,街上還有電動車、自行車等,但也別有一番情趣。文化底蘊深厚、宗教多元,更重要的是帶有歷史印記的東西都保存得很好,讓他不虛此行。“如果能真正變成步行街,那么效果會更好,慢慢品味西街的味道,會更香更濃。”8天40萬人次游玩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是西街限行后迎來的首個旅游黃金周。據市旅游局專項監測數據顯示,長假8天西街人流量突破40萬人次。“泉州古城文化已然成為一大特色。”市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泉州以西街為代表的城市古街巷休閑游日益升溫,這得益于西街實行限行后,文化體態得到凸顯。同時,長假期間,市旅游局、市古城辦均在西街組織開展多場文化活動,先后吸引數萬游客參觀、體驗,聚集了不少人氣。不足 現有業態不匹配走訪中,記者也發現,西街現有業態與歷史文化老街的氣質不太符合,一些現代服飾店、餐飲店不利于打造文化街區形象。此外,一些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周邊交通路網不完善,給周圍的居民出行帶來影響,也影響了古城的形象。商鋪缺乏特色和文化味泉州古城辦對西街的商鋪進行統計,數據顯示,西街(鐘樓至新華路段)共有商鋪(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屋)250多家(戶)。經營業態以零售和餐飲為主,其他主要為自住房、金融、通訊、便民服務等。零售主要包括時裝鞋服、食雜百貨、香燭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鞋業、鐘表等,餐飲以休閑飲品、部分老字號小吃為主。“西街的業態比較零散,特色不夠明顯,文化類業態偏少,給游客體驗的項目更少。”泉州古城辦文化組副組長李偉才表示。在西街經營潤餅皮老店的傅國忠說,西街限行后,生意比之前好多了。他認為,西街不能只局限在道路的限行,還應該關注商貿業態,讓西街真正長久地“活”起來。西街一些店面、房屋老舊,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存在占道經營,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改善。非機動車停放無序西街限行之后,只有電動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能通行,但這些車輛經常停放無序,有礙觀瞻。一些店前,電動車橫七豎八,隨意停放。在開元寺大門前,經常有不少載客三輪車占據廣場候客。住在附近的杜先生說,限行之后,機動車沒了,電動車和自行車卻多了,希望相關部門可以考慮施劃一些非機動車停車位,引導市民有序停放。周圍交通路網不完善居住在西街的張女士說,對于西街限行,很多居民都很歡迎。目前西街有“小黃人”、“小白”,基本能滿足居民、游客出行需求。不過,西街的不少居民有私家車,限行后,只能在夜間10點后才能進去,出行有些不便。她說,西街北側有三條主要巷子,分別是裴巷、新街、臺魁巷,因道路狹小,都不能進車,愛國路雖然比較寬,卻是斷頭路,如果能打通就可以解決小車進出難題。至于西街南側,她認為,這一帶的個別巷子稍微寬些,通車壓力小一點,但是通政小學周邊的交通壓力大,部門需要加強疏導。對策培育合適業態 留住泉州味除了限行,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期待古老的西街能在適度商業開發與業態升級中,留住鄉愁、延續文脈,令這條千年古街,重新煥發勃勃生機。細化經營業態發展方向我市出臺了《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扶持鼓勵經營項目5項,包括銷售泉州特色文化創意商品、依法經營的實體書店、從事地方特色小吃、古城特色產品的零售經營,以及泉州文化傳承人、手工藝人開館授藝等;倡導鼓勵經營項目9項,包括特色服飾的加工、制作、經營,地方特色產品、工藝品的零售經營和DIY體驗,旅行社散客接待、旅游咨詢服務、景區門票銷售,茶具及配套零售,民俗宗教用品、素食經營零售,文具、郵品、明信片,休閑飲品店,老字號傳統名中藥,民宿、家庭式旅館。對于現代服飾、珠寶玉器、電子產品等與西街傳統商業文化和風貌不符的經營項目,也明確表示不鼓勵不倡導。“精心培育千年古城發展合適業態,讓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是打造泉州古城保護3.0升級版的目標。”泉州古城辦副主任黃團峰表示,西街東段限行以后,游客逐漸增多,業態升級的需求迫切。目前街區業態也在市場推動下進行了一些有機更新,不少文創旅游業態入駐,不適合的業態逐漸淘汰。“希望通過業態鼓勵措施,引導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有古城文化底蘊的業態在古城生根發芽、良性健康發展。”街區實行精細化管理“西街啟動了精細化管理。”李偉才說,鯉城區組織多個部門重點整治西街附近存在的各類“亂象”,規范臨街經營商鋪的經營行為,整治車輛亂停放的現象,整治違規店招及不規范廣告牌,并不斷完善各類市政設施,逐步修復臨街兩側建筑物破損外立面。“愛國路正在進行拓寬改造。”黃團峰說,愛國路拓改后將直通新華北路,這樣一來,西街附近的車輛出行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了。同時,愛國路旁還將配備停車場,系統解決華僑新村周邊停車難問題。黃團峰還介紹說,目前,結合“古城雙修”,相關部門還啟動了金魚巷微改造,指揮巷、禮讓巷、縣后路連接線等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對古城部分街區進行“串珠成鏈”。暢想“準步行街”向“步行街”發展西街限行實行常態化,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步行街,未來的西街應該向步行街發展。“如果條件成熟,社會各界認同,向著步行街發展,還是很有可能的。”黃團峰說,西街限行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步行街,因為非機動車還可以進入,只能說是“準步行街”。受西街限行的良好效應影響,中山中路也試行了限行,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步行街。他表示,步行街沒有車輛的叨擾,當人們伴著夕陽,望著古香古色的古大厝,走在黃昏中的巷子里,一種久違的老城區市民化生活的場景就浮現在眼前,“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發展。 關鍵字標籤:神像推薦 |
|